首页 | 机构简介 | 儒商理论 | 儒商智慧 | 儒商人物 | 学术研究 | 儒商风采 | 国学经典 | 相关链接
栏目导航 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儒商人物>>现代儒商人物(新儒商)>>华侨儒商人物>>正文
李嘉诚—亚洲首富,智慧经商
2016-04-18 16:57  

 

 

1928729日李嘉诚出生在广东省潮州市的一个书香世家。幼小的李嘉诚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下,知书达礼、聪慧伶俐、才华出众。不久祖父去世,家境越来越困难。李嘉诚一家人于1940年去香港,投奔到舅父庄静庵的家里。父亲李云经由于过度的劳累、奔波,到港后不久就染上肺病去世了。为了一家人的生计,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不得不辍学回家,担负起养活全家的重担。李嘉诚始终没有放弃读书的念头,他挤时间刻苦自学。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回家后,再挑灯夜读两个小时的书。几年下来,李嘉诚学到了不少知识,已经远远不止中学毕业了。李嘉诚白天拼命工作,夜间读夜校,因学习努力,成绩不俗,尤其是学了一口流利的英语,更有利于工作。为了保证早晨上班不至误时,李嘉诚准备了3个小闹钟叫醒自己。他的手表永远比别人快10分钟。

 

17岁那年,李嘉诚进了一家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干杂工。他很快便熟悉了塑胶业务,被提升为推销员。20岁的李嘉诚被破格任命李嘉诚为公司总经理,并获得了20%的红股。在担任总经理期间,他自己也因此熟悉了产业尤其是塑胶产业从生产到出售的全过程,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,这为他以后另起炉灶,创办自己的企业,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 

1950年,李嘉诚挂出了“长江塑胶厂”的牌子,开始了艰苦的创业。工厂创办之初,效益不错,他发了几笔小财,但由于迅速扩大企业规模,大量承接产品订单,催促加快生产速度,甚至要求员工加班加点,结果产品质量愈来愈差,仓库里开始堆满因质量差和因误期违约被退回的产品,以致资金周转不灵,亏奉愈来愈厉害。在惨败面前,李嘉诚凭借一股不服输的信心和韧劲,到1955年春天还清了欠账,营业有了起色。形势好转以后,李嘉诚集中所有的资金,全力投入塑胶花生产。为了增加竞争力,李嘉诚提出了“价廉、保质、创新”的竞争口号,实行薄利多销。他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,反复强调必须严格保证产品的质量。李嘉诚凭着自己的聪慧和胆识,闯过了一道道险关,1958年取得初步成功。李嘉诚的产品不断创新,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几乎乱真的质量,在顺利占领美洲市场以后,又打入欧洲市场,赚取了数以千万港元的利润。从创业到1964年,短短时间的艰苦创业,李嘉诚便由一个寒酸的小学徒,变为腰缠万贯的大老板,李嘉诚被誉为“塑胶花大王”。

 

   李嘉诚从沸沸扬扬的塑胶花热中预测到,未来消费市场有限,当机立断减少塑胶花的生产,将重点转向生产塑胶玩具,不仅畅销欧洲、美洲和澳洲,甚至在南非也有一定的销售量。1958年,李嘉诚果断改行投向房地产。19652月,香港爆发了银行信用危机,房地产业价格暴跌。19675月份,香港又爆发了反英抗暴事件,有经济实力的人争相廉价抛售产业。李嘉诚在周密、客观地分析形势之后,决定“反其道而行之”,大量廉价收购房产和地皮。1969年,香港社会经济局势又趋稳定,地产业立刻从谷底爬升到峰巅。李嘉诚乘机抛售以前低价收购的大量地产,获得了巨额利润。1972年,香港再次陷入世界性危机之中,而李嘉诚仍不声不响地大胆吃进地产。1976年,遭受石油危机冲击和股市风潮洗劫的香港经济开始恢复。李嘉诚在低潮时大量吃进的地产,这时都卖了好价钱。1976 1980年间,香港地产业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,香港地产业的狂升暴涨。虽然地产业形势极好,但是因为香港政府拍卖的官地非常有限,不少地产商只能望地兴叹。惟有李嘉诚手中攥着的8年前地价低廉时购进的大片大片地皮,随意开发,大发其财。

 

除地产业外,李嘉诚还于1985年投资20亿港元兴建葵涌的4673个码头,组建了香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。该公司的集装箱拥有量占香港货柜总量的57%,成为“和黄”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。同年,李嘉诚还通过“和黄”,投资29.8亿港元,收购了置地公司持有的“港灯”4.5397亿港元股票,控制“港灯”34%的股权,赚取4.57亿港元的差额,自此开始跻身电力行业,进一步扩展了业务领域。据悉,李嘉诚的雇用员工达1.5万人。李嘉诚始终百折不挠地奋斗,以其超人的智慧和胆识,统率他的李氏财团在香港和国际市场上纵横驰骋,创造出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商业奇迹。现在,李嘉诚总资产已逾200亿港元,一度成为香港首富。

 

李嘉诚虽然成了香港首富,但他对故乡、对祖国仍然一往情深。十几年来,他几乎每年都向国内捐助l亿港元以上的资财,帮助故乡和内地举办了大量的公益事业。在商务活动中,他处处以国家、民族利益为重,从多方面支持和协助国内改革开放事业和四个现代化建设,为国家、民族的富强与兴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李嘉诚无论是捐款还是举办公益事业,总是从实际需要出发,至真至诚,毫无私心,不搞任何沽名钓誉的花架子。

 

   19809月,李嘉诚决定独资捐助举办汕头大学。至1989年汕头大学落成,李嘉诚共捐献资金6亿多港元。除了整个大学校舍建筑费外,还捐赠图书、仪器、奖学金、教职员津贴及出国进修费用,甚至购地建校职员宿舍、补助常年经费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,李嘉诚在香港专门成立了汕头大学学术基金会;同时设立了李嘉诚奖学金,以奖励汕大师生。为了鼓励汕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,在汕大专门设立了“敬业金”。除兴建汕大外,李嘉诚每年都对国内有大量捐款。1990年,李嘉诚捐献1000万元;1991年七八月份,中国大陆多处遭受洪涝风灾,李嘉诚捐款近6000万港元;1993年,李嘉诚向中国残疾人康复事业捐献l亿港元;1998年中国洪水泛滥成灾,李嘉诚率先掏出5000万港元紧急援救灾区。

 

李嘉诚以超人的智慧、胆识和毅力,由一位家境贫苦的少年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商界巨子、超级富豪。他的成功得到了人们充分的肯定。香港大学在授予他博士学位时,赞扬说:“李嘉诚先生,几十年来通过刻苦学习和不懈奋斗,精通英文和管理学,知识渊博,经验丰富,热心社会公益事业;他对社会福利经济市场管理、金融学、行为科学等方面,都有独到的见解和贡献。他又是一个谦虚而诚实的人,他对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、卓越的,他是成功的企业家和著名的教育家。”

 

李嘉诚是靠什么“秘诀”取得今天如此巨大成功的呢?原来,这位书香门第出身的商界巨人,平日很喜欢读书,中国古代贤哲,特别是儒家的思想对他影响较深。李嘉诚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吸取了不少宝贵的营养,坚持“以诚相待,信誉第一”的待人处世原则,其座右铭是“坚持‘诚’、‘义’、‘信’三个字”。他说:“这三个字是终身用得着的。另外,‘恕’字也很重要,要宽恕别人,因为人总是人,人不是神。人不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,可以原谅的地方,应该原谅,留个余地才好。”

正是这条原则,为他创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,铺平了一条不断取得成功的道路。20世纪70年代末期,在九龙仓控制权对包玉刚财团有着十分关键作用时,李嘉诚讲义气、重情谊而主动退出了竞争,且将自己控制的10%的股票全部转让给包玉刚,使包玉刚一举挫败英资财团,收购了九龙仓。包玉刚对此十分感激,两人从此情谊更加深厚。李嘉诚在商场上也尽量善待对手,讲究忠厚仁信。“置地公司”在地产界与李嘉诚的“长实”本是宿敌。但在“置地”股价低沉、连累其母公司怡和集团的股价时,“置地”上门找到李嘉诚,要求以高出当时市价50%的股价买回他手中的股权,李嘉诚慨然将所掌握的股权让给“置地”,使“怡和”与“置地”均免于一死, “置地”与“怡和”对此皆感激不尽。 

关闭窗口
设为首页   加入收藏
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

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191号  联系电话:0535-6921327